文章来源: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 点击数: 177次 直接咨询
"小三阳"是指乙肝五项中乙肝表面抗原(HBsAg)、乙肝核心抗体(HBcAb)和乙肝e抗体(HBeAb)阳性.我们知道,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经过免疫清除期,往往会发生e抗原血清学转换,即"大三阳"变为"小三阳",通常伴随着病毒量的下降甚至阴转、肝功能恢复正常、症状消失.所以,很多人认为,"小三阳"是比"大三阳"更稳定的存在.是否如此?
的确,慢性乙肝在免疫清除期,机体的免疫控制占优势,病毒复制水平大幅下降,因此病毒蛋白的表达也伴随降低,e抗原产生减少而e抗体占据优势,因此"大三阳"变"小三阳",病情趋于稳定而进入病程的第三个阶段——低复制期.
然而,"小三阳"远远没有这么简单.
我们知道,部分慢性乙肝在或长或短的低复制期后,会再次出现病毒复制水平上升,肝功能异常,而进入"再活化期".再活化期阶段,少部分会由"小三阳"逆转为"大三阳",而更多的是维持在"小三阳"状态.这种"小三阳",我们称之为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.当然,后者的外延较前者更大一些,除了"小三阳",还包括表面抗原、核心抗体双阳的状态.
该现象归功于乙肝病毒实现"小三阳模式"的另一种途径——病毒基因的前C区或核心区启动子变异.病毒的前C区或核心区启动子发生变异后,影响了前C区mRNA的转录,不能或大大减少了e抗原的表达.此时,虽然病毒活跃复制,但e抗原表达缺失,因此这个阶段被称为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.
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往往会出现反复或持续的转氨酶升高,且没有自然缓解的倾向.反复的肝脏炎症导致肝细胞坏死、组织纤维化,进而倾向于发展为肝硬化.因此,这种所谓"小三阳"较"大三阳"危害更大,切不可掉以轻心.